快乐的绽放—写在2019年女儿高考后
2019-07-08 07:19:21
  • 0
  • 0
  • 17
  • 0

     7月7日,闺女确定被北京语言大学提前批录取了,我读大学仿佛还是昨天的事,转服女儿就上大学了,感觉恍惚又不真实,但这千真万确不是梦,这时有一种想梳理一下女儿18年的成长的冲动。

     首先,坦率地说,现在的闺女不是我想要的女儿,我想要的是巜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巜欢乐颂》里的曲筱绡,但她现在不是这个样子,现在她更象巜欢乐颂》里的那个乖乖女关睢尔,我不喜欢乖乖的女孩,我喜欢张牙舞抓、无所畏惧、古怪精灵的女孩,我只希望大学四年会改变。

     一、幼儿园前

      可以说这一段时光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完全是无拘无束的成长的一段时光,几乎每天都跑的一身的汗,不惧摔摔打打,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人儿在大大的天地间自由的成长。这个阶段最象小燕子,也很有曲筱绡的范儿。太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很快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

      二、幼儿园阶段

      二岁半开始上幼儿园,我觉得这个阶段失去了一半的快乐,特别是前半年,就象是在一个大自然中成长的野生动物被关进了动物园一样,二岁半之前没生过病的孩子也有发烧感冒的时候了,幼儿园阶段还打过一次点滴。后来渐渐地适应了,但那个野生的闺女渐渐地不那么无所畏惧了,这个阶段我带着她去过山东、山西、东北、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等地,就是想尽量地找回一些自由快乐的时光,同时也锻练她的体力,去泰山时她是独立的爬上去又爬下来的,登长城也是、北京的上方山也是自己上去自己下来的。小孩子的能力往往超出你的想象。

      二、小学时光

      小学六年是女儿第二个最快乐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开始犯过一个错误,我一直认为上什么小学无所谓,只要近就行,这样一年级时上了离家非常近的小学,开始也真没什么,但二年级时问题出来了,主要问题是孩子之间聊天的内容出现了问题,这和孩子所在的家庭有关,我觉得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也突然明白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学校的,于是素质好一些的就集中在了好的小学,于是二年级结束后决定转学,在北京转学不太那么容易,细节不说了,只能说运气好,转到了重点小学朝阳区实验小学。这六年我们对她没有任何学习上的要求,也没上过任何一个语数外的补习班。但是上过舞蹈班、武术班,声乐班、还练过半年的体操,三年级后只上了北京电视台七色光的合唱团。跟着这个合唱团出访过新西兰、美国、台湾。这是她最难忘的童年记忆。

     小学阶段过的很轻松,至今我仍然很惑谢朝阳实验小学的韩小四老师、钟晨老师等等。由于四五六年连续三年的区三好学生,小升初也没那么费劲就上了重点中学八十中学的实验班。

      三、初中三年

      初中一年级和小学差不多,很快乐、很轻松的度过了。到了二年级加了物理课、数学难度也上了一个阶梯,这时没上过课外班的问题有些显现出来了,明显的感觉有些吃力,这时妈妈有些动摇,想让孩子去学奥数了,但我和孩子坚持不学。其实半学期后渐渐地就适应了,因为我觉得奥数那东西对孩子没有用,也可能让孩子反感上数学。事实上虽然闺女初二时数学有些吃力,但后来渐渐就正常了,而且高三时她竟然喜欢上了数学,如果学理科可能就选数学专业了。从初二开始,学习強度明显增加了,特别是初三,学习占据了女儿大多数的时间,中考满分580分,闺女考了557分,成绩还可以,高中没有选择八十中学,一是八十中学高中部在望京,离家太远,二是有可能上不了实验班。所以选了离家近的陈经伦中学的实验班。

      初中三年我觉得还是比较快乐的三年,总体也算轻松,闺女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八十中学没有合唱团,

     四、高中三年

     进入高一第一件事就是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每周一次训练,陈经伦中学的合唱团水平还是可以的,参加过一些活动,还出访过俄罗斯。算是弥补了初中的遗憾。

      高一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班主任突然打电话让家长去学校一趟,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具体什么事了(大体是因为上早自习时和同学交换作业什么的),当时我还是挺震惊的,传说中的老师找家长就这么来了。当我到老师办公室的时候看到孩子和另外一个她的好朋友都在那站着,我首先请老师让她俩都回教室(当时我不知道因为什么),有什么事和我说。我清楚的记得老师当时愣了十几秒钟,但还是让孩子们回去了。我的这个做法得到了两个孩子的充分肯定,也因此没有在最敏感的青春判逆期让她们在心里把我赶走。那个另外的同学后来告诉我闺女说幸亏是我先于她爸到的,否则可能会是个现场批判会,那样的结果可能是让两个孩子都产生了叛逆或者与老师、家长的对立。在另外一个家长没到之前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委婉的表达了不要当着家长的面批评孩子,更不能拉上家长一起批评孩子,好像老师也认可。但这件事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了芥蒂,高二分文理科时,闺女坚持去文科。其实她的史、地、政很一般。但没办法,虽然我提了还是学理科的建议但最后还是学了文科。虽然她不承认是因为和班主任老师的芥蒂,但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

      这样高二开始她竟然成了文科生,之所以说竟然是因为无论我这边还是妈妈那边的家庭成员甚至亲戚中都没有学文科的,也挺好。

       高二、高三闺女是玩命的,但期间也遇到过问题,就是史、地、政学的很艰难,成绩总上不去。之前我们在学习上从来没帮助过她,都是她自己解决,高二快结束时我帮她过了一遍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用白话解释了一下概念,说实话让一个高中生理解有些概念确实不容易,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材内容有些难。妈妈帮她过了一遍历史。之后没再帮过,主要也是帮不上了。闺女每天吃过晚饭稍微休息会就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了,每天晚上我们从十一点开始催促睡觉,但每天都催到1点,而且大部分时间早晨五点半还起来,就是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左右,我是担心身体吃不消,所以每天都催,但没用,因为闺女是夜猫子型,过了十一点才精神,之前又舍不得睡。所以每天搞的很疲惫,毕竟年轻、毕竟底子好,总算顺利熬到了高考。

     六、关于高考

     虽然我觉得现在的大学完全不是从前大学的样子,大学生也太多,大学生的素质也今非昔比,但我觉得经历一次高考的过程洗礼非常必要,因为经历了这个洗礼后今后再吃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这个过程对孩子的锤炼可能胜过读大学本身。所以,不管孩子考的成绩如何,参加高考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

     七、为什么选择北京语言大学

     闺女高考完那天说完全考砸了(之前约定好考完再说考的怎么样),可能也就580分,当时我也有点晕,但妈妈没当回事,坚定的认为分数应该在620分上下。按去年的成绩这个分连北京市属的大学都很勉强,但觉得按照平时的成绩来看的话不至于这么惨,这时我忽然想起小学时她的一位好朋友家长的话,你们家的闺女只要不是100分就都说没考好,这时我希望也是这样的情形。在叮叮当当无处安放的忐忑不安的心情中迎来了6月23日高考成绩出来,结果619分全市排名1083。虽然不是那么的理想,但基本算正常,比她说的好多了。这个成绩报志愿时可选择三个比较稳定的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我的意见是选北京语言大学,因为闺女在语言方面还是有点小天赋的,主要表现在学英语基本没费什么劲而且一直比较稳定的好,语言都是相通的,所以我觉得学语言很大概率可以学好。我觉得现在上大学和以前不一样了,学个中等水平可能都没有多大前景(这个观点纯属个人想法,不代表真没前景),我觉得能考进北大、清华的孩子除了努力之外也有超过同龄人的那么一点点天赋或者智商,就是这一点点的天赋或者智商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爱因斯坦说成功是百分百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确实,但那百分之一非常的重要。那么既然总体上没有这么一点点的天赋,可以选择有那么一点天赋的学科。同时我认为学一个没有点小天赋的学科可能费很大劲也是学个中等左右的水平(仅指我闺女),最后统一了意见重专业轻学校,轻学校是相对的,也要考虑学校的总体风格、学风、环境什么的。这是我的观点供孩子参考,最后她纠结了两三天,主要是北邮、北科大、北语怎么排序,因为哪个排前面可能就是哪个,经过反复纠结最后还是锁定了北京语言大学,这样普通批平行志愿冲高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稳妥的北京语言大学排第一,然后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保底的报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提前批报了北京语言大学。不出意料,北京语言大学提前批就录取了。普通批平行志愿报的也就没什么用了。虽然专业不是第一志愿的法语,西班牙语也不错。

     八、大学的希望

     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一点,不给她加负担,所以没上过一个补习班,给她自己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基本没有给她学习上的帮助,我们只做了一点,那就是陪伴,从小学到高中,虽然高中后离家很近不用送,但我们都是送的,主要是陪着走一走,无论春夏秋冬。

      虽然没上北大、清华,但是我相信闺女在北京语言大学能学的很好,绽放自己的青春。我更希望四年的时间能她变成幼儿园之前的那个样子。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